从科传飞向“蓝天”,梁晨冰用迷彩青春书写别样年华

来源:党委宣传部 作者:张稣垚、罗梦巧 责任编辑:李连旭 发布时间:2025-11-24

  个人简介:

  梁晨冰,男,24级信息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现服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空军某旅。曾在国防协会担任副会长、作训部部长。

  青春注魂向蓝天

  “对部队的向往是我从中学时便有的”梁晨冰回忆道,“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憧憬不仅没有消退,反而愈发强烈。”大学毕业后,当同学们纷纷奔赴各个工作岗位时,他毅然决然选择参军入伍!

  这个决定并非一时冲动。在大学期间,梁晨冰就是学校国防协会的中坚力量。国防协会的经历让他对部队生活有了初步的认识,培养了对军事的热爱,也坚定了他参军入伍的决心。更让他感到温暖的是,当他把参军的想法告诉家人、朋友、老师时,收获的是清一色的支持与肯定。这些支持如同春风化雨,让他的信念更加坚定。

  谈及为什么选择空军,梁晨冰的理由质朴而真诚:源于对那片蓝天的好奇与向往。正是这份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引领着他走向人民空军的行列。

  校园积淀筑基石

  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梁晨冰特别感谢学校国防协会的培养。在这里学到的队列动作要领,让他在部队的队列训练中游刃有余;日常的体能锻炼,为他打下了良好的身体基础;而国防协会培养的纪律意识和团队精神,更是他快速适应部队生活的关键。此外,大学期间培养的学习方法和思维能力,在部队的理论学习和考核中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看似与军事无关的素质教育,恰恰成为他在部队全面发展的重要支撑。

  作为一名从学校入伍的士兵,他对参军流程颇为熟悉。他介绍,现在参军每年有3月和9月两批,需要先在全国征兵网完成兵役登记,然后按照流程进行报名体检。整个过程包括报名、初审初检、体格检查、政治考核、预定新兵等环节。他建议有志参军的学弟学妹关注当地征兵办通知,或前往学校国防协会咨询具体细节。

  百炼成钢塑新我

  梁晨冰初入军营时,最先感受到的是“不适应”。“手表都不能带,内务标准严格到超乎想象。”这和他想象中完全不同。但紧接着,一个温暖的“反转”让他安了心。那位本以为会十分严厉的新兵连班长,却像个兄长一样关心着他们。“没有打骂,没有体罚,那种在严格制度下的温暖,是我当时最大的惊喜。”或许,真正的成长从来不是在苛责中催生,而是在这样有规矩,也有温度的环境里,悄然淬炼而成。

  对于习惯了“晚睡晚起”“自由作息”的梁晨冰来说,调整作息成为他入伍后的最大挑战。“部队晚上10点熄灯,早上6点起床,我那会儿天天晚上睡不着,早上困得不行。”如何克服这个问题呢?他的方法朴实又有效:中午少睡一会,晚上自己加练,让身体累下来,自然就能睡着了。军营里的挑战并不是“魔鬼”,它就像我们期末备考时需要调整的生物钟一样,需要的只是一点决心和一点点“小窍门”。

  部队这个“大熔炉”确实能改变一个人,在这里我们会有更强的集体荣誉感,性格变得沉稳、坚毅等。带给梁晨冰最大改变的是执行力,他说:“以前做事总喜欢拖,到最后事情堆在一起,很麻烦。现在,我会第一时间去解决。”部队锻造的不仅是体魄,更是一种能让我们受益终身的品格。这份“遇事不拖”的行动力,无论是对于未来的学业还是职业生涯,无疑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而最难忘的,是新兵连训练后与战友们在训练场上纯粹休息聊天的时光,没有手机,却是每天最开心的时候。”这种在艰苦中建立的战友情,是部队送给他最珍贵的礼物。

  经历了部队的锤炼,穿上军装,走过新兵连的梁晨冰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责任是军人生命的底色,它如磐石般沉重,又如星光般璀璨。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这不仅是行动的准则,更是心灵的灯塔。”

  真挚寄语传薪火

  作为过来人,梁晨冰对学弟学妹们的建议格外“实在”。如果想体验军旅生活,他建议可以尽早报名。若想长期在部队发展,“先完成学业再来,你的选择和优势会更大。”

  他提醒道:“当兵不是一时兴起,需要提前做好吃苦的心理准备,最好提前练练体能,这样入伍后不会显得手忙脚乱。另外在思想上要成熟起来,面对事情要更加坚毅、坚定。”最后,他送上的是一份坚定的鼓励:“有想法的学弟学妹们可以大胆报名,不要过于焦虑,每一步都坚定地走下去,你的未来必定辉煌!”

  梁晨冰的军旅篇章,没有遥不可及的神话,只有一步一脚印的踏实足迹。他的困惑,或许正萦绕在你我心间;他的成长,则为我们点亮了一盏可望亦可即的引路之灯。他的故事仿佛一篇写在青春扉页的寄语——这条路,挑战与惊喜并存,汗水与荣耀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