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我校融媒学院2020级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毕业生中,岑宁宁用她的成长轨迹诠释了何为“学以致用”。从校青年志愿者协会主席,到开封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的青年干部,走出了一条高质量就业之路。
学以致用,行稳致远
岑宁宁目前就职于开封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她主要负责宣传相关工作,包括活动摄影、公众号新闻撰写等;现阶段她的工作重心正逐步转向党建工作,例如组织党员的“三会一课”、负责党员发展等相关事宜。
谈到科传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特色,岑宁宁表示,大学期间掌握的技能为当前工作提供了很大助力。“大学阶段对办公软件的熟练使用,让我在文稿写作和处理事务时事半功倍,极大提升了工作效率;而系统学习的摄影专业知识,则让我在负责单位宣传工作时信心十足,能够高质量完成拍摄任务。”她这样分享道。
面对学弟学妹们尤为关注的备考与求职话题,作为“亲历者”,岑宁宁也给出了自己的“成功秘诀”:她坦言,备考之路确实充满挑战,但关键在于调整好心态。“一定要保持平和,不必过度纠结于‘我能不能考上’这个结果,也无需刻意追求熬夜早起的学习形式。”她特别强调,“低效的‘虚假学习’有时比学习时间不足更可怕。我们应更多思考如何提升学习效率,如何让精神处于舒适、可持续专注的状态。”
关于具体备考,岑宁宁说道:“申论要关注时政热点,最重要的是掌握常用公文格式,细节决定成败,不论是行测还是申论,都要多练真题。”她透露自己从大三暑假开始备考仍觉紧张,建议学弟学妹们尽早准备。此外,她推荐初期可通过“*笔980”等系统课打好基础,再针对薄弱模块寻找专项老师强化。岑宁宁还提醒:“选择老师时,适合自己比知名度更重要。”
师恩沐心,同窗暖行
对于职业选择,岑宁宁并非一开始就目标明确。她选择考公的初衷,部分源于对英语学习的权衡,真正的转折点发生在孙超男老师推荐她前往团市委实习之后。
在那里,她遇到了一群“不是老师,胜似老师”的领导和同事,尤其遇到了一位姐姐式的前辈。在与他们共同筹备市级活动、服务公众的工作过程中,她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为群众服务的价值与快乐。“我喜欢这份工作,也喜欢这样的氛围。”正是这段温暖而充实的实习经历,让她从最初的犹豫转变为真正地热爱,并下定决心投身公共服务事业,最终成功考取了与本专业对口的公务员岗位。
师恩难忘,学友情深。在面对组织各分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的成立、搭建完整运行框架、撰写规章制度等挑战时,巨大的压力曾让她倍感焦虑。幸运的是,她拥有一位能力出众、踏实认真的搭档。“我们互相鼓励,在网上查阅了大量资料,一起摸索前行。”她回忆道。这段经历让她深刻体会到,“遇到难题时,沮丧和退缩是难免的,但若有朋友在侧,彼此打气,我们就能重新获得前进的动力。”——合作与鼓励是战胜困难的关键。
从青涩学子到人民公仆,她的成长之路印证了:温暖的师恩与真挚的同窗情谊,是最坚实的成长阶梯;而发自内心的热爱与价值认同,则是职业道路上最恒久的驱动力。
殷殷赠语,悦纳向阳
回头看,岑宁宁认为大学阶段最应该积累的能力是社交能力。她坦言,大学之前的自己性格内向,但通过在校青年志愿者协会的不断锻炼,她逐渐突破自我——从起初在陌生人面前怯于开口,到后来能从容与人交流、组织策划活动。她深切体会到,积极的社交不仅能拓宽人际圈,更能锤炼一个人的勇气与自信。她认为结交正能量朋友至关重要,“大家互相激励、共同进步”,才能营造健康向上的成长环境。
“不要想结果,努力就好了。或许会失败,但总有人陪你成长。”在岑宁宁看来,成长的路上从来不是孤军奋战,而是有人为你托底,有人与你并肩,把细碎的温暖攒成前行的光。
她将最真诚的祝福送给母校学子:保持积极心态,珍惜大学时光,在良好的环境中为自己想要的人生努力奋斗,将细碎的温暖攒成前行的光芒,用专业和热忱书写属于自己的青春篇章。
【人物简介】
岑宁宁,女,共青团员,我校2020级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在校期间成绩优异,荣获三等奖学金、校“三好学生”“优秀团干”等荣誉称号;曾任校青年志愿者协会主席,现就职于开封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