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送爽,桂韵悠长。9月9日下午,在第41个教师节即将到来之际,我校在金明大道校区大礼堂隆重举行科传学院庆祝第41个教师节表彰大会。
本次大会主题为: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 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华章。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通过表彰我校在教书育人各方面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树立师德典范,厚植尊师重教文化根基。凝聚全校教职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共识,激励广大教师以教育家为榜样,坚守立德树人初心,深耕教学科研一线,提升教书育人本领,在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构建教育强国的新征程中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以更加昂扬的姿态迎接新时代教育使命,共同书写人民满意的教育答卷。
表彰大会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开幕。
大会隆重表彰了省、市级以上荣誉获奖教师和校级奖项获奖教师。(表彰名单附后)
获得省、市级以上荣誉称号类,教学科研类,专项活动、专业竞赛类,优秀指导类奖项的教师代表,以及获得校党务工作优秀奖,教学优秀奖,科研优秀个人及团体,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奖,管理优秀奖的教师代表,依次上台接受表彰。
副校长司玉宣读了河南日报社、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有限公司致科传学院全体教职工的慰问信,向辛勤耕耘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一线的全体教职员工致以节日祝福和诚挚问候!
慰问信说,近年来,作为全国唯一一所由党媒集团举办的本科高校,科传学院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努力打造具有鲜明科技特色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河南日报社、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有限公司将认真贯彻落实“两高四着力”重大要求,一如既往地坚定支持学院的建设与发展,持续加大投入、优化资源配置,用好教育强国、教育强省政策优势,深化双向赋能,充分发挥双方资源优势,推动人才赋能与优化配置,进一步实现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实现科教融汇、产教融合。希望科传学院适应媒体融合时代和科技创新时代需求,积极融入报社“三个体系和能力提升”战略,以党的建设为引领,以深化改革为引擎,以内涵建设为根基,对标一流、追求卓越,构建以创新为动力的大学发展新模式,为服务文化强省建设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校长郑逢斌致教师节贺词。他代表学校2万4000多名教职工生向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情系科传发展,为科传建设付出心血的各位外聘专家致以崇高的敬意!向辛勤工作在教学、科研、管理和后勤第一线的全校教职员工致以节日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
郑逢斌说,一年来,学校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一批优秀党务工作者踏实肯干、锐意进取,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师德师风教育、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学校的办学条件不断优化,复兴大道校区于去年9月正式启用,截至今天共有1万1000多名师生率先入住,“一校两区”办学格局初步形成。学校内涵建设提质增效,教师、辅导员达标考核人数、质量逐年提高。学生培养质量稳步提升,专业群建设持续优化,课程体系更趋完善,科研平台成果丰硕,办学特色进一步增强;2025年学校考取研究生人数达到763人,相较往年录取比例稳中有升。学校管理更加科学化、精细化,学校、中层分别设置单位、个人学年、学期、月工作计划台账,周工作总结台账,教职工工作具备前瞻性、计划性、执行力。通过精细化管理,大幅提高学校人力、物力、财力的使用效率,工作效率。
郑逢斌指出,回首过往,我们豪情满怀;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我们要以深化改革为引擎,以内涵建设为根基,以创新突破为动力,争取早日把学校建设成为全国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校党委副书记庞安超代表学校党政领导班子,向全体教职工致以节日的问候!向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及优秀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
庞安超向学校教师提出三点期望:一是要把准时代方向,持续深化改革。要永葆科传人“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聚焦“两高四着力”,锚定高质量发展和高效能治理,自觉提高政治站位,确立奋斗目标,规划发展路径,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切实回答好育人初心,担起国之重托。二是要弘扬优良传统,厚植育人情怀。坚持弘扬和传承“教育家精神”,既要研究真问题、解决真难题,努力成为业务精湛、知识广博的“经师”,又能在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中做到“方向明、主义真、学问高、德行正”,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人师”,真正做到“经师”与“人师”相统一。三是要掌握现代技术,强化数字赋能。要聚焦学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目标、新课题,加速提升自身能力水平,深入探究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规律,立足“科技底色、传媒特色”,在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等方面持续发力,持续以教育数字化促进教育现代化,塑造科传学院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2025年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设计艺术学院教师孟瑶作为教师代表发言。
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学生成果奖获奖代表冯晓培老师带领全体教师宣誓:“我是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我庄严宣誓: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坚定政治方向,自觉爱国守法,传播优秀文化,潜心教书育人,关心爱护学生,坚持言行雅正,遵守学术规范,秉承公平诚信,坚守廉洁自律,积极奉献社会,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奋斗终身。”整齐有力的誓言响彻整个大礼堂。
校领导班子、特聘专家、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二级学院负责人,全体教师参加会议。会议由副校长司玉主持。
教师节表彰名单
(以姓氏笔画为序)
一、荣誉称号类奖项(31人)
王秋林 王笑乐 王家迎 王瑞豪 王慧芳 左咏梅 邢如飞 乔方舟 刘 畅 闫东坡 闫 伟 严 琰 芦 雨 李 杰 李 姣
李 臻 吴金鸽 张哲源 尚红鑫 郑夏楠 孟 瑶 胡威威 侯 征 贾喻翔 徐春光 郭琳媛 职晓晓 董大勇 崔智伟 于 军
惠 鑫
二、教学科研类奖项(39人):
王丽媛 陈涵均 陈瑞芳 高姣辉 郭琳媛 韩静文 侯军伟 高伶玉 李 俊 崔 璨 孔晓晴 李婵娟 程耀明 张兰玲 廖丽丽
马博文 李 姣 白金枝 王慧芳 熊雅芬 郑 妍 李卫霞 李卓娢 连 莲 刘 慧 孟 瑶 任 洁 任 伟 宋夙夙 王芳芳
徐春光 薛 风 严 励 袁 静 吴庆娜 成 锦 谢继欣 张婧羽 周晨迪
三、专项活动及专业竞赛类奖项(27人):
马博文 王晓枫 李世鹏 王 霞 冯一瑾 吕 超 乔小芮 刘一丁 李云娇 李 丽 郑 芊 王家迎 冯晓培 侯军伟 李 杰
李 静 连 莲 冷佳霖 张 倩 张婧羽 郑夏楠 郭琳媛 李 爽 程俊杰 陶 丽 金笑峥 崔 岩
四、优秀指导教师(145人):
王丹丹 王多峰 王丽媛 王沐瑶 王俊娟 王冠雅 王健宇 王瑞豪 王家迎 王慧芳 程甜甜 温明晟 孔彦玲 孔 瑞 邓婷文
左咏梅 田 果 林 隧 袁 静 田锐生 付梓钧 巩丽然 吕永飞 朱兵杰 朱兵霞 华 鹏 何晓斐 刘一丁 刘亚苹 刘亚楠
何义美 刘 芳 刘 畅 刘 康 刘 琳 刘 慧 闫东坡 许培华 孙文婕 孙岚岚 李言文 张诗琦 姚金燕 李 杰 李宜泽
陈俊颖 李茜茜 李 姣 李莉杰 崔剑勇 李晓萍 李 爽 程俊杰 姚 萌 李曼琳 李 媛 李 鑫 杨小丽 杨申正 杨 光
杨国景 杨 彦 杨洁静 杨 雪 杨晨一 吴 敏 邱光华 何 帆 沈夏炯 沈 筱 张 丹 张立娟 雷 蕾 张亚鸽 张会婷
张 盼 张素平 张哲源 杨瀚翔 张 雪 张 焕 张琳琳 杨洁静 张瑞杰 陈俊颖 陈 静 范振宇 金笑峥 尚子晴 周丹阳
周 君 郑 芊 邝雨洁 郑夏楠 冯云晓 李曼琳 何 畅 宗奥云 孟宇鸿 赵会婷 于 源 程 璐 赵慧敏 胡姝婷 段中雨
段延超 许 美 吕永飞 马 骏 姚世豪 秦泽宇 袁 帅 袁 静 栗文辉 贾喻翔 原燕妮 徐 音 徐敏豪 凌建平 高文梅
高利杰 董孟豪 郭云帅 郭伊豪 郭琳媛 郭雯雯 陶思林 李咏芳 职晓晓 黄赛博 张诗琦 崔贝贝 崔文琦 崔 岩 李晓蕊
韩 红 韩保卫 韩娜娜 惠冠程 程 沛 谢高森 谢继欣 熊秋凤 熊雅芬 魏纪芳
五、党务工作优秀奖(12人):
职晓晓 张 娟 金笑峥 任 伟 郑 津 李咏芳 王秋林 张凯丽 马露瑶 冯晓培 杨 光 梁 洁
六、教学优秀奖(42人):
袁 帅 李 媛 李 鑫 刘 洋 王银苹 雷 蕾 孙岚岚 郑夏楠 程 沛 杨申正 袁 静 郭琳媛 孟 瑶 侯 征 白 皓
王晓宁 李俊磊 张玉培 裴伟娟 王丹丹 郑 妍 杨洁静 刘沙沙 王青林 何晓斐 周子君 臧 涵 王巧英 张雯瑜 连 莲
李婵娟 孟宇鸿 李卫霞 杨国景 刘 芳 郭雯雯 赵志敏 邝雨洁 孟 萌 韩保卫 赵慧敏 徐 音
七、科研优秀个人(11人):
郭云帅 廖富洲 程耀明 刘一丁 王新收 侯 征 左咏梅 王青林 张亚丽 李朋磊 孟 芸
八、科研优秀集体(13个):
河南省智能传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融媒体应用大数据发展创新实验室 开封市网络空间治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中华优秀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科研团队审计学科研团队 融媒符号建构与传播科研团队
健康与慢病管理科研团队 艺术理论研究科研团队 有声语言与传统文化研究科研团队
运动与抑郁症科研团队 清明上河图AI工程技术研究科研团队 习近平文化思想研究科研团队 文艺美学科研团队
九、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奖(8人):
张斯涵 高 阳 王瑞豪 尚红鑫 张晓芳 张思齐 冯晓培 王 燕
十、管理优秀奖(21人):
郭琳媛 侯云杰 吴雨澍 关 娜 赵 盟 王 耀 霍 达 刘康昱 王丽媛 王寅锋 司鲲鹏 潘 超 徐瑞繁 张 倩(基建处)
孟潇康 闫东坡 高伶玉 张桦文 杨瀚翔 王冠雅 葛 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