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 00 后大学生遇上廉洁文化,能碰撞出怎样的火花?5月22日晚,河南开封科技传媒学院融媒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汇报演出——“铸音”启幕。
活动由河南省纪委监委驻河南日报社纪检监察组和河南日报社机关纪委共同指导,河南开封科技传媒学院主办,河南开封科技传媒学院纪检监察室、融媒学院承办。
据了解,“铸音”是该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特色活动,今年是第八届。本届活动以“清风徐来,铸音正心”为主题,通过朗诵、配音、小品等艺术形式,将廉洁文化传播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既展现了新时代青年对理想信念的坚守,也呈现了专业教学成果与学子风采。
00创意诠释廉洁文化:配音、小品、话剧齐上阵
“侯处长,我们家祖祖辈辈都是农民,穷怕了,一分钱都不敢动,全在这儿。”“你大把大把捞黑钱的时候,怎么没想到自己是农民的儿子?”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经典对话,在“配音演员”的演绎下完美再现。
配音者均是河南开封科技传媒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毕业生,除了《人民的名义》,他们还通过声音再现了多部影视作品的经典桥段,不同角色共同完成了“廉洁议题” 的跨时空对话。
其他节目同样精彩。朗诵《宋词里的中国》,通过“铁马冰河”的豪迈与“清莲风骨”的高洁,将家国情怀与廉洁精神熔铸于诗词韵律之中。
戏剧小品《黄粱梦》,通过精心设计的 “梦境蒙太奇”,让传统典故成为廉洁文化传播载体。

话剧《此生不忘兰考沙》,诠释了焦裕禄“生也沙丘,死也沙丘”赤子之心,彰显中国共产党与人民血脉相连的永恒主题。
话剧《镜与灯》,以助学金评选为切入点,通过“神灯”的设定,展现了青年面临利益诱惑时的诚信抉择。
小品《显摆竞技》,通过一场“炫富”闹剧,道出虚荣浮华的虚幻,倡导珍视真实生活,传递平凡日子里蕴藏的幸福真谛。
话剧《风声》,讲述了1941年日伪追查打入其内部的“老鬼”的故事,带观众们感受黑暗年代中的希望与信仰。
心理剧《冲破心墙》,在焦虑中迷失方向的大学生琳琳,最终在老师和同学的鼓励下,冲破心墙,打碎完美主义束缚,展示了生命的温暖与蓬勃。
光影剧《让花成花,让树成树》,直面当代青年的“社会时钟”焦虑,生动呈现了从入学到毕业的成长阵痛,表达了挣脱桎梏、忠于自我的宣言。
毕业季的特殊 “成人礼”:扣好廉洁从业的第一粒扣子
据了解,“铸音”是河南开封科技传媒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品牌活动,也是深化践行该专业“强素质、重应用、能操作、善表达”人才培养与专业发展理念的关键实践,通过声画交融的鲜活演绎,搭建起理论淬炼与艺术创造的桥梁,既展示学子风采、检验应用型人才培养成果,也为学科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铸音’是已连续举行八届,今年第一次与廉洁文化结合。”河南开封科技传媒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主任姚萌介绍,希望通过此次活动,在学生尤其是毕业生心里埋下一颗种子,提醒他们清白做人、铸音正心,“也算是一份特殊的毕业礼物吧!”
河南开封科技传媒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师、活动导演杨申正介绍,节目设置方面,充分考虑到大学生的特点,把廉洁文化与他们熟悉的场景紧密结合,比如助学金、经典影视剧、唐诗宋词等,从而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孩子们也非常用心,筹备了一个多月。”

“以前对廉洁文化的理解非常浅薄,通过活动,我意识到廉洁文化无处不在,比如从专业的角度看,‘字正腔圆先正心’‘坚守初心有定力’等,都是播音人应该追求的品质。”2023级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倪海航说。
“很多节目非常触动我,在笑声和泪水中,不断提醒我们守住诚信、清白做人,我感受到了灵魂的洗涤。”毕业生李依琳说。
“这份从节目中收获的廉洁感悟,会成为我走向职场的成长锦囊,帮我扣好‘廉洁从业’的第一粒扣子,让我在未来的人生路上始终牢记初心。”毕业生曹骥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