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     学校要闻      |     科传快讯      |     媒体报道      |     光影科传
                    多彩校园      |     教学科研      |     科传人物      |     原创作品      |     专题专栏

袁绍义教授:“‘以德树人,德法兼修’”是法学育人的真谛。”



作者:党委宣传部  来源:党委宣传部  时间:2025-05-16  责任编辑:徐楠

袁绍义


  近40年的教龄,35年的法律从业经验,担任科传学院法学专业讲课教授后既要为学生上好课,又要做好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等一系列工作,袁绍义教授每天24小时根本不够用。他的桌上总是放着厚厚的各种法律书籍、学生作业、论文、方案等,困倦的时候靠浓茶提神。但是在这样忙忙碌碌的生活中,袁绍义教授以法学人的严谨,将每份工作都做到精益求精。


  谈到法学专业的人才培养,袁绍义教授引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句话:“以德树人,德法兼修”。他谈到,法律从业者首先应该是一个有道德、有底线的人,这样才能为国家、为社会维护公平正义。因此在人才培养上,要特别注重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教育。


  法律条文数量繁多,靠死记硬背并不能真正掌握知识。因此袁绍义教授特别强调,法学教师要讲透法律条文背后蕴含的人生哲理。教师首先将教材“吃透”,给学生“讲透”,学生“悟透”教材中蕴含的道理,这就完成了成为优秀法律从业者的第一步;第二步需要多读中外法律专著,将法律知识融会贯通,内化为自己的“学问”;第三步则是从“学深悟透”到灵活运用,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知识“活”起来。


  为此,在讲解教材的基础上,袁绍义教授给法学专业学生列了长长的参考书目,尤其建议学生读原文、悟原理。他亲自教授《司法文书写作》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将多年的从业心得融入教学,指导学生吃透案情,提高运用能力;他和法学专业教师一起研讨实践性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进行模拟法庭实践,到金明区人民法院、开封市检察院见习、实习,更是将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要点融入教学。这些举措使学生在从业之前就积累了丰富的法学知识和实践经验。


  袁绍义教授强调,法律从业者就像医生,拿到法律从业资格证只是走上工作岗位的开始。必须沉下心来,在实践中不断磨炼自己、总结经验,才能运用法律知识“治病救人”。


  个人简介

  袁绍义,教授,河南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兼职律师,仲裁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民商法学。主讲《民法学》《劳动法学》《商法学》等课程。出版《公司法与企业股份制改组》《劳动合同法理论与实务研究》等著作五部。先后在《体育科学》《法商研究》等权威核心刊物及《法学杂志》《北方法学》法学类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主持省部级课题三项,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商会调处商事纠纷法律问题研究》一项。获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一项。


  1992年取得律师资格,1993年至今先后在河南永生律师事务所、河南小燕律师事务所、河南辽源律师事务所从事兼职律师工作。河南省公证法学会副会长、河南省民法学会、商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民法学会会员。


科传官方微信

科传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