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     学校要闻      |     科传快讯      |     媒体报道      |     光影科传
                    多彩校园      |     教学科研      |     科传人物      |     原创作品      |     专题专栏

追念吴雪莉先生



作者:凌建平  来源:外语学院  时间:2022-04-13  责任编辑:李晓玉

  吴雪莉先生已经离开我们七天了。按照中国的传统,这是头七,应该祭奠。我不是吴先生的学生,但我的硕士生导师高继海是她的学生,而且还是当年先生力排众议录取的学生。我硕士期间的美国小说指导老师关合凤教授也是吴先生的学生,还是开山博士。除了文章和新闻报道,我得到的与吴老师相关的消息,最多的就是从这两位老师那里来的。从公开的消息看,吴老师最后的报道是2019年9月26日来参加河南开封科技传媒学院(时为河南大学民生学院)的英语广场开幕式。从这个层面上说,我又是吴先生学术思想的间接受泽者,河南开封科技传媒学院也是吴先生最后参与教学活动的单位。所以对这样一位在英语界有重大影响的老者,写文纪念,表达哀思,也是我应该做的。

  

  得到吴先生病危的消息是4月6日下午5点30分。那天我刚下班到家,导师给我发消息说先生病危,医生说可能撑不到第二天。我心里一沉,从先生昏迷送进ICU近一年的时间,医生还没有下过如此悲观的结论。第二天一早,我给导师发消息询问先生的情况,导师当时没有回复(后来才知道导师在忙先生的后事),想着先生没事。刚到办公楼下,看到师兄洪建园发来的先生已离世的消息,虽然早有心理准备,还是忍不住眼里的泪水。到办公室后,潘红彬老师问我吴先生情况,我还是没有控制好情绪,哽咽起来。处理好手头的工作,我给师兄打电话,得知导师8点就到了先生家中。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庞安超,外语学院党政领导和教师代表已赶到先生家中悼念。受疫情影响,美国到中国的航班停飞,先生的子女无法回来,在天津的孙媳妇也没法及时回家,只有先生的孙子黄峰老师一人在家。我随即赶往先生家中帮忙。导师高继海在小区门口引导过来悼念的人。他神情凝重,眼里布满血丝。师兄洪建园忙着写挽联,关合凤老师站在灵棚,眼睛红肿。看着这一幕,我的泪水又禁不住流了下来。


  在我的眼里,导师高继海和关合凤老师是吴先生的学生,更是家人。每年先生的生日,或阳光明媚的春天、秋高气爽的秋天,他们总是要抽出来时间来陪先生。导师说:“我和合凤是众多学生的代表,能在老师身边尽一份心意,感到很开心,但时常感觉做得不够多、不够好。”关合凤老师回忆:“吴老师92岁那年,我约了出租车,带着轮椅领她到天波杨府欣赏郁金香。司机不仅帮我装卸轮椅,搀扶老太太上下车,还不肯收费,说‘很高兴能接送吴老师’。在公园,市民们见到鹤发童颜的吴老师,也像遇到熟人那样纷纷上来打招呼。”我想:到底是什么样的品质使先生具有如此魅力?从铁塔公园的一名园丁那里,我得到了答案。有一次,关合凤老师带着吴先生去铁塔公园看花,先生说她最喜欢的品种依旧是那下垂的花瓣上有絨毛的大朵鸢尾。在他们身边干活的园艺师听到后,热情地采了一朵最大的有髯鸢尾花,郑重地献给了先生。这名园丁说:“您一辈子为开封作了那么多贡献,我代表开封人民送你一朵喜爱的花,表达对你的敬意和感谢。”先生是一直用实际行动感染人,用高尚的精神触动人的灵魂,才能得到那么多人朴实的热爱。

  

  回想2019年9月26日,94岁高龄的吴先生来到河南开封科技传媒学院的操场上,参加英语广场开幕式。她坐着轮椅出现后,现场700余名同学热烈鼓掌欢呼。同学们和先生一起唱响《歌唱祖国》,激情高昂地挥舞着国旗。“祝福祖国繁荣昌盛。”在现场,吴雪莉教授深情地说道。学校的新闻报道了当时的场景——在场师生被吴雪莉教授的爱国情怀深深感染,全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先生这种深厚的爱国热情,至今还留在河南开封科技传媒学院师生的心中。只是谁也没有想到,河南开封科技传媒学院竟成了吴先生最后一次参与教学的地方。

  

  先生的治学态度、学术视野以及对学生的热情,值得我们每一名科传人学习,是我们科传教师一辈子的楷模。

  

  吴先生这一片云触动了另一片云,吴先生这一棵树摇动了周边的树。吴先生不仅为河南大学作出巨大贡献,也使我们河南开封科技传媒学院受益无穷。我从导师和关合凤老师那里看到了先生高尚师德和严谨治学态度的传承;从外语学院老师恳切的言辞中感受到了我们青年教师从先生那里受到的恩泽。

  

  从今以后,中国的国庆节再也看不到这位加入中国国籍的美国人在家门口挂起五星红旗了。

  

  吴先生走了。她没走,她永远在我们心里。

  


科传官方微信

科传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