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征文 | 党风廉政七十年 廉政风范永远流传--追忆老一辈革命家的廉政故事

新闻作者: 责任编辑:梁洁 信息来源:纪检监察室 发布日期:2019-10-24

党风廉政七十年,廉洁风范永流传

                                                                 ---追忆老一辈革命家的廉政故事

思政教研室  薛风

(此文获得全省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征文本科组二等奖)

      翻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每一页都讲述着这个民族的苦难与辉煌。七十年来,从筚路蓝缕到艰苦奋斗,从一穷二白到国家富强,从孤立无援到高朋满座,从世界舞台的边缘到世界舞台的中央,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创造着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奇迹!无数党员同志在国家建设中,舍小家,为大家,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前辈的手中接过火炬继续前行。在过去的七十年里,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着建党时的初心和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每一代共产党人始终保持着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着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态度,把人民始终挂在心头,把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推向新的高度!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律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指出,“打铁还需自身硬”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全面从严治党是我们的军令状。同时,我们还要清醒的认识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我们仍然要保持高度的警惕,我们今天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是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是建国后无数楷模艰苦奋斗得来的,岂容腐败分子葬送!

        诗圣杜甫在《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中写道:“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我们对待腐败现象始终要保持除恶务尽,斩草除根的态度,这样新的政治生态环境才会建立起来,我们的事业才不会被蛀虫侵蚀。与此同时,我们要始终向革命前辈学习,始终向优秀楷模学习,要努力成为个人作风建设的打铁匠,成为人民群众需要的铺路石,成为党和国家放心的好同志,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筑梦人!

        老一辈革命家的一生不仅是革命的一生,而且是廉洁自律、坦坦荡荡的一生,是始终无我、克己奉公的一生。他们的名字不仅在革命史上铸就,而且在新中国廉政建设史上辉煌,他们是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邓小平、陈云、董必武、彭德怀、陈毅、罗荣桓、习仲勋、张闻天、黄克诚、陈赓、徐特立、谢觉哉等老一辈革命家。我们可以从他们当中的一些人身上看到老一辈革命家的廉政作风。

       毛主席的“家风三原则”,分别是: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为亲撑腰。对生活有困难的亲友,毛主席总用自己的稿费给予经济上的帮助,从不搞特殊,从不给国家和地方政府添负担。建国后,毛主席的同窗毛森品曾两次请求毛主席安排工作,都被他拒绝了。1950年土改划分成分,毛主席特别指示当地政府照章办事,按照规定把自己家划为富农,所有财产分给农民,付300元退押金。毛主席一生参与大小战争无数,领导人民建立了新中国,建国后仍保持着优良的廉洁作风,这种作风古今中外也是少有的。

        周总理一生清廉,从不搞特殊。周总理的侄女周秉德在回忆伯父时说:“他(周恩来)在世的时候,大家都是穿的中山装,他只露着领子跟袖口,所以他在穿破旧衣服的时候,只是把袖口跟领子换了换,然后其它里面的内衣还是很破旧的,(记得)伯母就给我分他遗物的时候,有一件是毛巾睡袍,那个睡袍是蓝白杠杠的,结果已经洗得看不出,分辨不出蓝白印了,上面的补丁几十个,有纱布、旧手绢、一些破布等等,就是原来那些碎布吧,但是都给补上了,几十个补丁。”周总理严格要求身边的干部,凡是不符合规章制度的一律不准做,凡是浪费国家财产的一律不准干,一生如此。小到一件衣服,大到一间办公室,从不铺张浪费,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用生命阐释了共产党人的廉洁自律。

        刘少奇的“四不准”。刘少奇同志长期担任党和国家的领导职务,地位很高,但从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他严于律己、清正廉洁。他提出,外出考察一不准迎来送往,二不准请客吃饭,三不准收礼受贿,四不准前呼后拥。他严格执行这个规定,地方干部送来的土特产一律退回,送来的食品礼物按照市场价格付钱,外宾赠送的礼物全部上交,从来不会据为己有。刘少奇同志从革命时期就开始关注党员队伍建设问题,他认为党员要注重党性修养,要始终克己奉公。他在《论共产党员修养》中指出:“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政党,除开无产阶级解放的利益以外,共产党没有它自己特殊的利益。……一个共产党员,在任何情况下,能够不能够把自己个人的利益绝对地无条件地服从党的利益,是考验这个党员是否忠于党、忠于革命和共产主义事业的标准。”刘少奇同志的一生经历告诉我们,一个共产党员要从党性修养的层面上做到廉洁自律,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

        彭德怀的“保公三诀”。抗美援朝期间,祖国给志愿军寄去了许多慰问品,彭德怀吩咐警卫员全部管起来,一一分下去。对随意取用慰问品的干部则给予了严厉的批评。他说:“管公的人就要这样:第一,自己不贪;第二,别人不送;第三,敢把厚脸皮、熟人挡回去。有这三条,才能保得住一个‘公’字。”并指示管理物资的干部一定要做到这三条。彭德怀说的这三条,人称“保公三诀”。彭老总始终保持劳动人民本色,将自己作为普通群众中的一员,从没有因为自己的身份地位而要求搞特殊待遇,十分反感脱离群众、大搞特权的行为。不管是战争年代警卫员破例给他买水果,还是建国后公安部为他在公园清场,他得知后都严厉批评了他们,他说,“我们的军队和国民党军队最大的区别就是官兵平等”、“这种规矩,以后在我们共产党领导的国家里绝不能有”。他始终践行着“公”,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陈云同志一生清正廉洁、两袖清风。他严于律己,不居功、不自恃,不收礼、不吃请,对家人实行“三不准”。有一年冬天,北京寒冷异常。周总理去陈云同志那里,发现他正拥着棉被坐着办公。周总理看着于心不忍,马上表示特许这里提前几天烧暖气。陈云同志却很坚决地推辞了:“11月15日供暖的时间是我定的,我不能破这个例。”陈云同志不仅自己清正廉洁,而且在制度层面对新中国的党风廉政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从1978年到1987年,陈云同志执掌中央纪委长达九年时间。在他的带领下,党的纪律检查工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九年,建立健全了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加强了党纪党规的制度化建设,恢复重建了党的各级纪检组织,培养锻炼了一支作风过硬、能力突出的纪检干部队伍,为新时期党的纪检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他的党风廉政建设思想理念对我们今天全面从严治党仍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习仲勋同志的家风是共产党人的家风典范。习仲勋同志的一生坎坎坷坷,但轰轰烈烈。不管是在革命时期,还是在建设时期,不管是在高位,还是在低谷,他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本色,始终把党和人民的事业放在第一位,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这种品质还表现在他对家人的要求上。习仲勋经常教育孩子要独立自主,不能搞特殊化待遇。女儿齐桥桥上初中时,虽然离家较近,但是习仲勋坚持让她吃住在学校,跟同学打成一片。由于当时习仲勋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名字经常出现在报纸上,加之习姓比较少见,为了避免引起别人的联想而照顾女儿,就让女儿改随母姓,家庭出身也由“革命干部”改为“职员”,齐桥桥的名字一直沿用下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担任福建省省长时,因为公务繁忙不能回家给父亲习仲勋祝寿,就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五是学父亲的俭朴生活。父亲的节俭几近苛刻。家教的严格,也是众所周知的。我们从小就是在父亲的这种教育下,养成勤俭持家习惯的。这是一个堪称楷模的老布尔什维克和共产党人的家风。这样的好家风应世代相传。”习仲勋同志看完来信,非常理解,说:“以工作为重,以国家大事为重。”习仲勋同志的一生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共产党员不仅要懂得治国,还要懂得齐家,廉洁自律的作风,勤俭节约的家风,是对党的事业最忠诚的表现。

       新中国走过了七十个年头,党风廉政建设也走进了一个新的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强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完成伟大事业必须靠党的领导,党一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重整行装再出发,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把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开创全面从严治党新局面。

       老一辈革命家的廉政故事告诉我们,要始终审视自己的身份,珍惜现在的生活。不管在国家的哪个工作岗位,哪个工作环节,都应保持廉洁自律,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以党性修养铸就廉政风范,继承老一辈革命家的优良传统。  

       作为一个中国人,要时刻牢记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是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得来的,要始终保持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始终不忘老一辈革命家的贡献,不忘党的初心和使命,廉洁自律、克己奉公,对党的事业忠心耿耿,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传承好老一辈革命家的廉政风范;作为一名教师,要始终把革命先辈的廉政故事讲好,要把总书记的嘱托传达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七十年峥嵘岁月,七十年正道沧桑,我们担当着复兴大任,革命前辈的精神就是指引我们前行的灯塔!